2023年保险业十大事件盘点
2023年已经接近尾声,岁末年初,宜总结回顾。2023年保险业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影响几何?跟着小编一起走进2023年保险业十大事件。
3月3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公告称,因该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股通于2023年2月28日买入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环境”)H股股票,触发举牌。
中国太保的此次举牌也成为今年以来险资官宣的第三例举牌。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今年以来,截至3月13日,险资主动举牌已有三次,除了上述提到的中国太保之外,还有阳光保险和中国人寿,相较2021年和2022年明显升温。
业内人士认为,险资举牌回暖主要跟宏观经济、市场表现、政策环境等有关。险资举牌升温背后,是保险业在资产端信心的回升,也透露出险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回暖。
3月29日,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今年5月1日起,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4年底。
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表示,人社部将加强跟踪问效,持续关注政策实施效果,既确保企业、劳动者都受益,也保障制度运行平稳安全可持续。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人社部还将维护好基金安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切实守护好老百姓的每一分“保命钱”。
4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度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评估结果。2022年,银保监会对70家保险公司开展了SARMRA现场评估,其中产险公司27家,寿险公司31家,再保险公司8家,集团公司4家。
整体看,70家公司平均得分77.44分,较之前评估上升1.41分。人保集团、太保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和中华联合集团4家集团公司是首次评估,其余66家公司中评分上升的40家,占比60.6%;评分下降的26家,占比39.4%。从得分看,80分以上的公司29家,占比41.4%;70分到80分的公司34家,占比48.6%;70分以下的公司7家,占比10%。从行业看,保险集团平均分80.37分,产险公司、寿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分分别为74.89分、78.7分、79.73分,较之前评估分别上升2.56分、0.1分和1.11分。
2022年SARMRA评估结果为,保险公司慢慢地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强化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持续进步。保险公司普遍搭建了较为完整的风险管理架构,制定了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多数公司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较为合理,风险偏好体系符合自身情况。
9月1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规章立法工作规划。今年将制定3部、修订5部规章制度。其中,制定的3部规章制度分别为《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合规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修订的5部规章制度分别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货币经纪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9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发布《绿色保险分类指引(2023年版)》(以下简称《分类指引》),这是保险业首次发布绿色保险分类指引,也是全球首个全方面覆盖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以及保险公司绿色运营的行业自律规范。
《分类指引》由正文和附件组成。正文共六章,第一章“总则”明确指引的制定依据与目的及适合使用的范围;第二章“目标与原则”明确绿色保险的发展目标和认定原则;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明确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和保险公司绿色运营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建议;第六章“附则”明确指引组成及解释权归属。附件包括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资金绿色投资、保险公司绿色运营三张分类表。
金融监管总局9月28日消息显示,已于近日发布《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共6章50条,将保险销售行为按时间跨度分为保险销售前行为、保险销售中行为和保险销售后行为三个阶段,区分不同阶段特点,分别加以规制。
《办法》明确了谁能销售保险产品、怎么销售保险产品、保险机构和保险消费的人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各自要履行哪些义务等过往在保险销售过程常出现的问题。旨在从前端对保险销售行为做全面规范,实现源头治理,更好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将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10月30日消息显示,近日已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相关指标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实施三年长周期考核,有利于降低短期考核对保险资金投资行为的影响,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的积极性和稳定能力,优化市场结构,降低市场波动,促进长期资金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3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迎来落地一周年。在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推动下,个人养老金试点稳步推进,相关账户开立数迅速增加,目前已超过4000万户,可投资产品已有740多款。不过,试点中也存在覆盖人群不足、缴存占比较低、部分产品投资收益不理想等问题。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共四大类745款,其中储蓄类产品465款,基金类产品162款,保险类产品99款,理财类产品19款。
继2023年年初《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下发后,正式版本也于近日出炉。12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机构管理方面,《办法》规定,养老保险企业能申请经营以下部分或全部类型业务:一是具有养老属性的年金保险、人寿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二是商业养老金;三是养老基金管理,四是保险资金运用;五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别的业务。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事物的规模超出规定的,应当自《办法》印发之日起3年内完成经营事物的规模变更。
此外,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应当符合《保险公司管理规定》要求。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上述第一项业务的应当符合《保险公司经营事物的规模分级管理办法》。同时经营上述前两项业务的,注册资本不能低于10亿元同时经营上述前三项业务的,注册资本不能低于30亿元。
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养老保险公司的管理办法,弥补了养老保险公司缺乏专门监管规定的制度短板。与一般人身险公司相比,《办法》针对养老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和要求,在资本管理、考核机制、经营事物的规模、风险控制等方面都作了一些专门规定。
截至12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前11个月保费(原保险保费,下同)收入全部出炉。总的来看,五大上市险企前11个月合计揽入保费2.52万亿元,同比增长5.3%。从单月表现来看,11月份,上市险企人身险业务增速较10月份有所回暖,财产险业务整体继续保持稳定。
具体来看,前11个月,A股五大上市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25246.76亿元,同比增长5.33%。其中,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前11个月的保费收入分别约为3987.34亿元、6132.6亿元、7383.78亿元、6146亿元、1597.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约7.5%、7.3%、4.5%、3.9%、1.9%。